什么是净零排放?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年UNEP报告,2019年,建筑能源消耗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35%,温室气体排放占总量的38%,甚至高于工业部门和交通运输的排放总量。因此,减少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迈向净零排放,如何计算建筑能耗?
零排放建筑:零排放通常是指建筑材料和能源使用总量中二氧化碳和GHG的零排放。所谓生命周期零排放,是指在运输、建筑、拆迁、垃圾处理等领域,零排放加零排放的范畴。零碳排放、零碳排放、零生命周期排放依次为一级和更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建筑必须首先采用高能效设计来降低自身的能源需求,然后使用绿色能源来达到零能耗的状态。尽管ZEB可以加强建筑能源效率法律,并迫使建筑商提出比现有建筑更高的能源效率设计,但这些法律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不能一次性实施。如果我们想让2030年后的新建筑实践接近零能耗的建筑,我们仍然需要依靠政府或民间环保机构采取自愿和声明性的行动,要求建筑商和建筑设计师积极超越节能法律法规,设计更低能耗的建筑。体系结构。虽然ZEB的目标是在建筑现场生产更多的绿色能源,而不是建筑使用的能源,但绿色能源技术独立于建筑外部的技术和投资,建筑管理的重点是建筑的高能效设计。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试图重新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用最友好的态度对待自然,在从建筑材料生产到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拆迁等一系列过程中消耗最少的地球资源,使建筑消耗最少的能源,产生最少的废物。因为这样的建筑平衡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自然就减少了对人的负面影响,因为人体与环境的运作是分层的、环环相扣的。住在这样的建筑里的人自然能得到最好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净零排放与碳中和有何不同?
碳中和是指一个国家或公司通过植树造林或工程技术消除人为向大气中排放的额外碳,或通过碳交易获得碳权进行抵消。实现正负抵消,并且名义上不会产生额外的碳。碳中和只关注二氧化碳的平衡,这是相当简单的,而净零排放则更进一步,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氢氟碳化合物(HFCs)、全氟碳化合物(PFCs)、六氟化硫(SF6)和三氟化氮(NF3),这些目前都被归类为温室气体,必须清除所有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而不是使用碳交易获得碳信用抵消。而且名义上不会产生额外的温室气体,也就是净零排放。
为什么我们需要净零排放?
减碳就是防疫。台湾的碳排放将影响全世界。全球碳排放也会影响台湾。因此,碳中和和净零排放不是为了爱护地球,而是为了集体风控。地球和人体一样需要调节温度和湿度。大气中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会阻挡和吸收从地球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热(红外线),帮助地球保持恒定的温度。原有的调节系统运行良好。然而,在工业革命之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主导了我们的能源产出。燃烧后,许多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 This regulating system is like being covered with a big quilt, which cannot absorb Wet sweating, problems with the circulatory system, people will have problems, and the earth is of course no exception. It's just that the earth has problems, and it's not the earth that affects us, but humans and all kinds of creatures that live with us.
国家净零排放宣言进展:
2015年通过的《巴黎协定》将本世纪末全球环境目标定为不超过2°C。根据国际各智库的估计,大气温度的上升将很快超过2℃!因此,所有国家都必须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否则,仅经济损失就将是对所有国家的严重打击。全球超过12个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宣布,到本世纪中叶将实现净零排放,100多个国家正在讨论净零排放计划。2050年是大多数国家设定的目标年,一些欧洲国家设定的时间更早,比如瑞典在2045年,芬兰在2035年。
台湾零建筑相关政策:台湾即将推出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要求住宅建筑能效至少达到40%,非住宅建筑能效至少达到50%。目前的近零能耗建筑政策是以2000年台湾绿色建筑体系启动时作为近零能耗建筑的计算起点。想要获得绿色建筑标签的建筑物必须达到20%的能源效率;住宅建筑必须达到至少40%的能效,非住宅建筑必须达到50%的能效。
从新建建筑的能效标签上,我们可以知道该建筑建成时的节能效率,但性能评价只使用理论模拟,不需要验证实际能耗数据。目的是让施工管理单位对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效率进行管理。现有建筑的节能标签公布的是实际的节能效率。在计算方面,必须综合建筑外壳、能源设备、使用行为、运行管理等因素,并统计实际用电量。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政府在未来管理和改善老建筑的能耗。
碳减排目标代表着重置人类社会的目标。因此,衣食住行、教育娱乐是无所不包的,需要务实的商业模式将消费习惯转变为低碳模式。只要谁的技术领先,谁的产品能最快普及,谁的碳金融市场建立得最快,谁就有权力制定游戏规则。减碳已经超越了环保和爱护地球的水平。绿色工业和工业绿色化的发展将是全球范围内的博弈,在未来的世界和生活中实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