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远程办公新常态:全球视频会议设备市场分析
世界各地许多办事处的关闭,以及随之而来的远程工作和远程学习作为新的通信形式,导致了会议解决方案的激增。企业、教育机构和公共机构正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员工和学生在家保持联系和高效工作,由于组织需要快速上网以保持运营,他们正在寻找易于使用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来取代物理办公室。
全球视频会议市场的发展:
2020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各行各业和办公室都采取了远程办公的应急措施。随着疫情持续到2022年,人们需要与疫情共存,远程工作或教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除了减少或冻结公司的人员和出国旅行预算外,各种机构和组织还减少了对客户的所有访问。为了维持各组织之间的业务和交流,它们采用了复杂的通信设备网络系统。
随着云趋势和VCaaS(视频会议即服务)的引入,市场有望增长。随着对远程和全球工作模式需求的增长,过去的服务插件可能无法加载,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将服务转移到云端。这间接促进了对视频会议解决方案的需求,企业或个人购买系统的数量在增加。全球视频会议云平台的增长率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252亿美元。预计视频会议设备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从2019年的5.9%上升到2020年的10.5%,产值高达33.8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全球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1.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8年将达到99.5亿美元。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在广泛的网络上越来越频繁地合作。当需要面对面交流时,为了消除地理障碍、降低差旅费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视频会议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全球市场稳步增长。云服务的增长也导致了视频会议软件/平台供应商数量的增加。除了亚马逊AWS、谷歌、微软等全球大型云平台厂商外,Zoom等新兴厂商也受到了关注。察觉到系统设备市场正在向云服务和协作网络发展,这些公司已经推出了云视频会议设备,并开始支持云软件。
视频会议设备产品开发:
新冠肺炎疫情后保持稳定的视频会议设备市场正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为方便在家工作和在线学习,对远程通信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各级学校都在寻找简单方便的视频会议服务,厂商也陆续推出免费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采用订阅业务模式的云视频会议解决方案制造商也提供免费注册和使用。除了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外,还能迅速扩大用户数量,同时培养使用习惯和用户声誉。随着疫情的减缓,免费系统的用户将逐渐转化为付费用户,商业机会将显著增加。硬件设备方面,一般视频会议相关设备如网络直播摄像头、教学麦克风、耳麦麦克风等产品的销售有所增加。不仅个人使用,而且商业级设备的需求也显著增加。
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全球视频会议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30亿美元。2020年,各机构和组织受到疫情影响,加大了对视频会议系统和设备的投资。即使疫情放缓,视频会议也已成为新常态,预计全球视频会议设备市场将继续扩大。
视频会议设备的创新:
AI技术已经成为视频设备的必备技术视频会议摄像机是视频会议设备中的核心设备。在硬件规格方面,1080p FHD视频分辨率已经成为主流标准,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4K光学镜头产品面世。此外,120度宽视角或90度视场加上机械平移、倾斜或调整也将成为产品线的基本配置。具有集成音频的视频会议摄像机受限于镜头与说话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最小距离,因此通常限制在小于6个用户的小范围内。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了自动对焦、光线控制、背景模糊和皮肤美化等附加功能,受到用户的喜爱,成为各公司希望突显品牌的焦点。
在音频方面,除了降噪和回波消除技术外,一些厂商还集成了声音检测和自动人像跟踪定位技术,使镜头能够自动锁定和放大扬声器。随着制造商加速集成更多AI图像和声音处理技术,这些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使会议进行得更加顺利,并正在成为标准设备。语音控制、语音助手等技术的融合,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改善和提供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在投资开发集成摄像头、麦克风阵列和会议软件操作系统的视频会议协作白板。在中国市场,用于会议、健康监测和远程学习等应用的集成大尺寸平板电脑解决方案正在使用。预计未来材料和触摸技术将进一步改进,以集成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脑在内的输入。
视频会议设备市场趋势:
云需求的快速增长促使更多的行业制造商结成联盟对于用户来说,软件系统的互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当用户需要通过视频会议与外部客户或合作伙伴讨论业务时,如果双方的软件系统无法相互通信,则会降低客户的使用意愿。
此外,随着个人电子通信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视频会议市场的重点已经从高度集中化和本地部署的系统设备转向分散架构和基于云的云视频会议服务。换句话说,如果你需要紧急使用视频会议应对疫情,你需要一个可以立即安装和使用的云视频会议服务,而不是一个需要大量部署时间和成本的系统。因此,顾客会根据服务的便利性和及时性来做出选择。视频会议设备制造商已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改变过去的模式,转向云计算和订阅服务。加快进入云生态,提升关键产品的功能技术和稳定性,将成为厂商立足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