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我们真的需要这种“沉浸式幻觉”吗?
最近,加密货币交易所的问题出现了。前段时间,全球第二大交易平台FTX在币安拒绝收购后申请破产。据路透社报道,至少有10亿至20亿美元的资金不明,受害者不仅是全球加密货币的散户投资者,也包括那些知名机构,他们受到牵连,甚至遭受了重大损失。
至于FTX为何一夜崩盘,简单来说,就是短时间内“想卖的人”多过了“想接盘的人”,或者叫流动性风险。巧合的是,不久前LUNA稳定币暴跌和摄氏度破产事件可能有不同的引爆点,但它们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和投机心态是相似的。
的确,所谓区块链技术、元宇宙与虚实融合、智能合约、加密货币与交易所、Web3.0、数字资产、NFT等虽然相互关联,但都可以独立发展。那些使用非功能性语言作为电子凭证或数字艺术品的项目并不一定基于去中心化机制。
至于在过去几年里眼花缭乱的区块链/Metaverse主题,有多少真正解决了传统世界的问题,或者提高了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效率,似乎并没有具体的计划。
元宇宙的想象已经成形,但它能解决问题吗?
所谓的元宇宙现在是什么样子?最后一点可以想象成电影《黑客帝国》。当所谓的“沉浸式”载体能够完美地连接人体的所有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时,我们自然可以永久地“生活”在一个由代码和程序组成的世界里。
要想更接近现实,不妨拿2009年上映的《阿凡达》为例。你可以自定义一个Avatar,并使用加密技术来验证他的唯一性,然后持有数字资产(比如虚拟土地),至于这些空灵的“资产”可以用来做什么,目前还没有共识。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为“浮夸”、“炫耀”或“信仰”买单的用户确实存在,但他们必须在人们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场景中发挥必要的作用,比如多边会议、教育培训……即使身临其境的效果更加真实,又有多少人会真的如此沉迷于虚拟世界呢?
毫无疑问,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然而,大部分将元宇宙吹向天空的话语,仍然把十多年前就存在的MR/VR技术,加上所谓的阿凡达,变成了3D版的Facebook,似乎这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世界。如果可以使用虚拟代币进行交易,让用户自己生成的内容添加某种NFT认证,并将数据上传到某个区块链是“元宇宙”和Web3.0,但这在Web2.0中解决了什么问题?除了看起来更新奇、更有趣之外,公众的生活是否跃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谷歌Meet和Zoom作为远程会议平台,如果加载了MR/VR技术,就可以称为metaverse ?还是说用阿凡达游戏角色扮演来开会肯定比纯视频更有效率?或者,疫情让远程教学成为特殊时期的一种解决方案,但随着疏导后生活恢复正常,有多少家长或学生愿意通过“设备”上课?
为了创造更多的互动和良好的学习体验,相关的技术和元素肯定可以融入到实体教室中,但如果Metaverse想要为整个教育行业创造一个“范式转移”,把一切都搬到网上,我认为这还不够实际。
当世界可以无限膨胀时,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元宇宙吗?
技术在不断进步,使用技术的方法也会不断更新,但有些事情和感受仍然难以被“虚拟”办公室所撼动。
我们在这样的世界里花了多少时间?元宇宙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还是只是一种辅助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工具?
当然,在这个阶段下结论可能并不合适,正如扎克伯格自己的观点:“耐心总会有回报。”也许再过10年,技术和商业环境,以及消费者的习惯都将与现在不同。不同的是,当真正有“刚需”的应用出现时,元宇宙领域可以更好地概括VR/MR、AI、区块链、5G(可能已经需要6G)等,成为真正影响人类生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