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计算的兴起
继“云计算”之后,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新词“雾计算”,主要来源于“雾是一种更接近地面的云”。“云计算”在几年前被热议,现在它就像阳光、空气、水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那么,“雾计算”和“云计算”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有了“云计算”,为什么还需要“雾计算”?
为了响应物联网的应用需求,雾计算由云计算衍生而来
雾计算这个术语是由思科公司首先提出的。在“雾是更接近地面的云”这句话中,“云”高高在上,象征着位于网络中心的计算资源,代表着计算资源的集中。“地面”表示用户所在的网络末端。因此,离地面越近意味着离用户所在的网络末端越近。“雾”表示它比“云”更接近用户。网络末端的计算资源。
为什么我们需要将计算资源部署在更靠近网络末端的地方?
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联网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在云计算的基本模式下,它们大多只有非常弱的计算能力。因此,必须通过互联网从云端获取相关的计算资源,例如存储或计算能力。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首先,云的负担越来越重,毕竟它是一种集中的资源;其次,云到终端的距离比较远,这些智能设备在访问云上的资源时,会有较长的延迟时间。
因此,在这些考虑下,出现了雾计算,即将计算资源分散到一定程度,部署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
因此,雾计算并不是云计算的替代品,而是云计算的延伸。
基本上,两者的结合是为了分层分配计算资源。最上面一层是云,中间一层是雾,最下面一层是用户端的联网设备。因此,在这个模型下,原本集中在云端的计算资源,会有一定比例被缩减到雾端。当设备需要访问资源时,将从最近的雾端获取资源。
这样,由于雾端离地面较近,存取速度较快。第二,即使需要频繁和大量的通信,大量的网络流量也只会分布在地面和雾之间,不会通过云进行通信,以减轻云的负担。
通过雾端设备的搭配,可以改变原本过于集中到云端进行处理的模式
基于这种设计架构,我们实际上可以得到一些好处。
由于云上带宽的成本,无论实际购买价格还是集中化成本,实际上都比雾端高很多。除了流量的区域化,计算也是分散的,所以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云的负担。
雾端计算试图重新分配计算资源,将原本部署在云端的计算资源高度降低到雾中,通过对原有相对集中的计算模式进行改造,实现一定程度的分层和去中心化,从而获得这些好处。
两者都包含集中和分散的特征
自从人类发明了计算机,计算模式就一直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间摇摆。然而,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实际上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从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从高度集中的计算到分布式计算。以云计算为例,它在概念上是集中式的,但它本身是云上的分布式计算,云上布满了数量庞大的服务器,构成了庞大的计算资源供访问。
从前,点对点计算模型也很流行,人们试图将所有计算能力分配到更多的计算设备上。在那之后,趋势又转向了云计算。
虽然云计算是集中式的,但它不再是高度集中式的。它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雾计算是去中心化的。在大量分散的智能物联网设备之上,部署了更集中的雾设备。不过,与云相比,雾端要分散得多。
从计算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云是最集中的,因此无论是计算能力、存储空间还是带宽,计算资源都是最丰富的。相对而言,雾端相对较弱,但由于数量比部署在云端的服务器要大得多,组合起来也可以提供相当可观的计算资源,而且使用位置离用户较近也比较方便。这些都是引入雾计算概念后可以获得的好处。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即使是终端计算设备也比过去拥有更多的计算资源。在过去,一部小型智能手机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一台个人电脑。与此同时,浓度和弥散的钟摆还在振荡,只是越来越接近中间,就像云中的浓度有弥散,雾的浓度有弥散。
随着计算设备的多样化,具有不同资源级别的设备被部署在网络的不同位置,人们会通过合理分配不同设备的角色,使应用系统获得更好的性能。
最近,区块链技术备受关注,致力于实现完全去中心化。在计算模型的历史发展中,有一种去中心化的趋势。但未来的现实世界也必须不断地混合搭配各种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元素,并根据需要决定去中心化和集中化的构成和程度。
在未来几年,云计算与雾计算相结合的模式很可能会流行起来,并将带来高度的影响和实质性的变化。用雾来配云,将来我们不仅会多云,还会大雾。